中国科学家团队3月24日宣布,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杨庆春的带领下,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创新的二次燃烧技术,通过将镁粉注入传统喷气燃料燃烧的尾气中,使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推力几乎翻了一倍,为6马赫(约7344公里/小时)飞行条件下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提供更强动力支持。
核心突破点:
镁粉二次燃烧技术:
测试条件:
国际意义:
超燃冲压发动机(Scramjet)是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核心动力,但存在两大缺陷:
高速段能量衰减:
低速启动困难:
镁的高反应性:
尾气“变废为宝”:
团队通过脉冲式镁粉喷射与尾气流场精准控制,解决了镁燃烧产生的高温对发动机结构的冲击问题,使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运行超100秒,而传统后燃器仅能维持数十秒。
此次测试依托中国自主研发的JF-22超高速风洞(全球唯一可模拟30马赫飞行条件的设备),验证了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该风洞由中科院姜宗林团队主导,其测试能力比美国LENS风洞(15马赫)领先一倍以上,为高超音速技术开发提供“地基”支撑。
武器化应用:
商业潜力:
成都凌空天行公司已基于类似技术试飞“云行”超音速客机,若结合镁粉技术,未来或实现上海-洛杉矶30分钟飞行(16马赫)。
美国虽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上投入巨大(如AGM-183A空射快速反应武器),但其超燃冲压技术仍受限于燃料效率与耐高温材料。俄罗斯的“锆石”导弹虽宣称9马赫速度,但射程不足(500公里)。中国通过镁粉二次燃烧与斜爆震发动机(2025年2月测试成功)的“双技术路线”,已形成对美俄的代际优势。
镁粉储存与喷射:
热防护:
2025年目标:
2030年愿景:
从20世纪依赖进口航空发动机,到如今在高超音速领域实现“镁粉点火”等颠覆性创新,中国正以基础研究突破与工程化能力的双重优势,重塑全球空天竞赛规则。正如俄罗斯媒体所言:“中国科学家正在将科幻变为现实。”而镁粉技术的诞生,或许只是这场“速度革命”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