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团队泄密门再爆猛料:嚣张的美国和被鄙视的欧洲

兵者
2025-03-26

泄密事件:美欧裂痕的“放大镜”

2025年3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内阁官员在非加密聊天群组中讨论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计划时,意外将记者拉入群聊。这场乌龙事件不仅暴露了美国高层的业余与草率决策流程,更将美欧关系的深层矛盾赤裸裸地呈现在全球面前。

群聊记录显示,副总统万斯对欧洲的敌意尤为尖锐。他反对立即空袭胡塞武装,理由是“美国仅有3%的贸易依赖苏伊士运河,而欧洲高达40%”,并直言“讨厌再次救助欧洲”。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支持打击行动,却也附和万斯称欧洲“搭便车的行为可悲至极”。最终,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提出折中方案:行动照常推进,但需“核算成本并向欧洲摊派费用”

图片

这些言论与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北约军费分摊的指责、对乌克兰援助的消极态度一脉相承,凸显其“交易主义”外交底色——盟友关系被简化为“谁付钱、谁受益”的账本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算盘”与战略转向

此次军事行动的背景复杂交织:

  1. 红海航道危机:胡塞武装自2023年10月起频繁袭击红海船只,威胁全球航运。美国声称打击旨在“打通航道”,但万斯的言论揭示,白宫更在意行动对欧洲的经济倾斜,而非美国自身的直接利益

  2. 国内政治压力:美国通胀高企、债务危机加剧,特朗普急需通过强硬外交转移矛盾,并巩固犹太集团支持。打击胡塞武装既可展示“威慑伊朗”的姿态,又能迎合国内鹰派。

  3. 对欧战略重构:万斯等人将欧洲视为“累赘”和“提款机”,试图通过施压迫使其承担更多防务成本,甚至有意弱化跨大西洋联盟,转向“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



欧洲的觉醒:从幻灭到防务自主

泄密事件引发欧洲强烈反弹:

  • 信任崩塌:英国自由民主党领袖戴维直言,事件证明特朗普政府“不可信任”,呼吁重新审查情报共享机制。比利时前首相伏思达则质问:“欧盟领导人何时才能行动?”

  • 防务自主加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批评万斯“蓄意挑衅盟友”,而德国、法国已加快推动“欧洲军”建设,减少对美国武器依赖

  • 历史回响:有评论指出,当前局面与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一体化指挥体系的逻辑相似——欧洲必须摆脱“被保护者”角色,才能避免沦为美国利益的牺牲品




一场没有赢家的“离婚”预演

泄密群聊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美欧同盟的脆弱本质。当特朗普政府将盟友关系异化为“商业交易”,欧洲的觉醒与反抗已成必然。这场危机不仅是跨大西洋关系的转折点,更是全球秩序重构的序章。若美国继续以“厌恶”而非“合作”主导外交,其失去的将不仅是欧洲的信任,更是维系半个多世纪的国际体系根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