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泄密升级!法官强制特朗普政府保留机密群聊记录!

国际观察
2025-03-28

美国联邦法官博斯伯格于当地时间3月27日裁定,特朗普政府必须保留涉及讨论也门军事行动的Signal群聊记录。这一命令源于近期曝光的“群聊泄密”事件——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在加密通讯软件Signal上讨论敏感作战计划时,误将记者拉入群组,导致机密信息外泄。法官的强硬要求,进一步将这场丑闻推向法律与政治的双重风暴中心。


法官下令:保留所有Signal聊天记录,特朗普政府面临“数字证据围剿”

  • 关键裁定:

    华盛顿地区法官博斯伯格要求国防部、情报局等机构立即保存2025年3月11日至15日期间所有Signal聊天记录,并于4月1日前提交详细报告,说明如何确保记录完整保留。


  • 背景:

    此前,美国监督组织“American Oversight”提起诉讼,指控政府官员使用Signal讨论机密信息违反《联邦记录法》,因其“阅后即焚”功能可能规避法律要求。


  • 政府回应:

    司法部称已主动展开记录收集,但未明确说明如何应对Signal消息的自动销毁机制。法官则以调侃口吻提醒:“别担心,这次会写成书面命令。”


  • 保存记录是否可行?因为Signal具有阅后即焚的功能,这也是美国防部长面对记者质疑时,很淡定的说没有“文字泄密”的原因。
图片

事件发酵:从“误拉记者”到“国家安全漏洞”

  1. 泄密细节触目惊心

    • 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副总统万斯等18名高官,在Signal群聊中详细讨论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计划,包括武器类型、攻击时间和目标坐标。
    • 《大西洋月刊》主编戈德伯格被误拉入群组,其公开的聊天记录显示,官员甚至讨论了空袭可能推高油价的政治风险。
  2. 法律与伦理争议

    • 违反《联邦记录法》:

      公务沟通需永久存档,Signal的自动销毁功能被指为“蓄意规避监管”。


    • 泄密风险升级:

      前中情局局长帕内塔(Leon Panetta)警告,使用民用软件传输机密信息可能导致“美国军人直接暴露于危险”。



国会火药味:民主党猛攻,共和党“甩锅”

  • 民主党全面施压

    • 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华纳斥责事件为“草率、不称职的荒唐行为”,要求彻查责任。
    • 民主党众议员托雷斯提议立法,将通过Signal等软件泄露机密信息定为犯罪,最高可判5年监禁及25万美元罚款。
  • 共和党内部矛盾

    • 参议员科宁承认“低级失误”,但试图将矛头转向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争议。
    • 总统特朗普则嘲讽《大西洋月刊》为“小杂志”,并称“对群聊事件一无所知”。

数字治理新挑战:Signal为何成“安全黑洞”?

  1. Signal的“双刃剑”属性

    • 作为开源加密通讯软件,Signal以“端到端加密”闻名,但其“阅后即焚”功能与政府记录要求冲突。
    • 国土安全部曾警告,Signal是间谍活动的“常见目标”,且存在网络钓鱼漏洞。
  2. 政府通信系统的“信任危机”

    •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官员为规避监控,广泛使用Signal处理公务,甚至包括敏感会议安排。
    • 国家安全专家指出,传统“敏感隔离信息设施”(Scif)的封闭性被抛弃,暴露了官员数字素养的严重缺陷。

未来风暴:法律问责与政策改革在即

  • 司法层面

    • 若官员被证实故意使用Signal规避记录法,可能面临《间谍法》指控,最高可判10年监禁。
    • 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已要求全面调查,并推动立法强化政府通讯安全标准。
  • 政策转向

    • 民主党计划主导开发政府专用加密通讯工具,取代民用软件。
    • 白宫面临两难:既要维护高官“无意泄密”的立场,又需应对公众对国家安全的质疑。

从“群聊”到“信任崩塌”

这场因误拉记者引发的泄密事件,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在数字时代治理能力的严重缺陷。法官的强硬命令与国会的问责风暴,或将迫使美国重新定义国家安全通信的边界。正如《大西洋月刊》所言:“当机密计划能在记者手中‘自由流动’时,所谓‘安全’不过是纸上的空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