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怕事?港澳办第四次转发文章:企业面对霸权霸凌,应与国家站在一起

国际观察
2025-03-28

香港长江和记实业(长和)计划将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的交易,近日引发舆论风暴。专家及社会各界质疑,此次交易不仅违背商业逻辑,更涉及地缘政治博弈。舆论呼吁企业面对美国霸权施压时,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而非仓促决策。3月28日,港澳办网站第四次转发文章《企业面对霸权霸凌,应与国家站在一起

图片

交易疑云:低价、短周期与“捡便宜”的美资

长和宣布以低价将巴拿马运河两大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决策周期仅数周,且未采用全球竞价方式,引发多方质疑。

  • 估值异常低:

    国际商务专家指出,全球港口交易通常以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的20倍估值,但贝莱德此次出价仅为13倍,被西方媒体称为“捡了便宜”。路透社分析称,折扣或源于美国对长和的地缘政治施压。


  • 决策仓促:

    商务部研究院专家白明批评,长和作为“老江湖”企业,此次交易“短平快”的决策方式与“逐利”原则相悖。台湾媒体人雷倩进一步指出,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咽喉,若落入美国手中,可能通过调整收费规则或制造障碍,直接威胁中国航运安全。



地缘博弈:港口出售或成“递刀”之举

舆论普遍担忧,美国若掌控巴拿马运河港口,将强化其对国际航运的控制力,对中国的全球贸易网络构成潜在威胁。

  • 战略价值凸显:

    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关键航道,年货运量占全球贸易的5%。若美国资本主导港口运营,可能对途经船只征收高额费用或实施限制,严重损害中国利益。


  • 立法会议员警告:

    香港立法会议员郭伟强直言,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变卖港口无异于“向对手递刀”。他强调,香港企业在国家扩大开放的大局中,更应筑牢安全底线,而非为短期利益牺牲国家利益。



社会与政治反应:企业应“与国家站在一起”

香港及内地舆论一致呼吁长和重新审视交易,认为其行为缺乏担当,甚至可能损害民族尊严。

  • 人大代表沈豪傑:

    长和作为香港代表性企业,面对美国施压却“率先跪低”,与华为、抖音等坚守立场的中企形成鲜明对比。他强调,企业决策需兼顾国家利益,国家亦会为坚持原则的企业提供支持。


  • 全国港澳研究会陈志豪:

    批评长和“在国家受压时缺乏骨气”,呼吁企业从国家民族高度考虑交易,而非仅追求利润。


  • 公众期待:

    社会普遍期望长和从全人类共同价值出发慎重决策,但至今未见企业正面回应,舆论失望情绪持续发酵。



争议背后:美国霸权与企业责任的博弈

专家指出,长和事件折射出跨国企业在地缘政治夹缝中的艰难抉择。

  • 美国施压常态化:

    全国港澳研究会成员陈志豪指出,美西方对中资企业的施压已成常态,企业需在商业利益与国家责任间寻找平衡。


  • 对比案例启示:

    华为、抖音等中企在面临美国制裁时,选择与国家共进退,最终在国家支持下实现突破。沈豪傑呼吁香港企业以之为榜样,加强与国家的沟通协作。


  • 道义与长远发展:

    全国政协委苏清栋强调,企业追求利润需符合道义与法理,否则难言可持续发展。面对美国霸权,企业应站在公平正义一方,尤其作为香港企业,更需以国家利益为先。



企业决策,关乎国家尊严

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的争议,已超越单纯的商业交易,成为地缘政治与民族利益的试金石。舆论的集体拷问,不仅指向长和的商业决策,更呼吁所有企业:在强权面前,坚守国家立场方为正道。正如评论所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义与国家,才是企业长青的根基。”


牛财金微信LOGO-3.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