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天才:耶鲁视觉技术大牛孙环波回国

深度
2025-03-30

导语:一条机械蛇,撬动的触觉革命

2013年,南京一间狭小的实验室里,一群学生用16节关节组装出一条“机械蛇”。它没有轮子,却能像真蛇般攀越障碍,探测废墟——这个项目让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学生孙环波崭露头角。十年后,这位出身民办高校的“草根学者”,已成为国际高等学府北京大学触觉感知实验室的领军人物。他的故事,是一个用坚持与创新谱写的逆袭传奇。

图片

图1. 孙环波,妥妥的大帅哥!!


第一章:社区学院的“机械蛇”——逆袭的起点

2013年,南京:一场与蛇的对话
孙环波就读的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是一所常被忽视的民办高校,可谓"草根"学校。但在这里,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机械工程

  • 灵感迸发:

    在《江南时报》的报道中,他回忆道:“蛇在复杂地形的运动能力让我着迷——它们从不绕道,而是直接攀越障碍。”


  • 技术突破:

    团队耗时两年,用16节模块化关节组装出1米长的蛇形机器人。它能横向爬行、攀越障碍,蛇头装有探测器和摄像头,可传回实时影像;


  • 教授赞誉:

    东南大学副教授杨垿这样评价:“这是国内首个学生主导的仿生机器人项目,打破了‘机器人必避障碍’的思维定式。”


  • 媒体报道:

    《江南时报》称其为“中国民办高校首个国家级创新金奖项目”,孙环波因此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相中”,开启学术逆袭之路。



第二章:德国深造——从仿生机器人到触觉感知的跨越

2017-2022年,德国:解码“触觉密码”
孙环波的学术之路横跨三大顶尖机构:

  1. 亚琛工业大学

    (2014-2016):


    • 攻读医疗器械硕士期间,参与分子成像系统研究,论文入选校级优秀论文;
    • 在博世公司实习期间,接触工业机器人精密控制技术,为触觉研究奠基。
  2. 马普所

    (2017-2022):


    • 博士课题聚焦“生物触觉感知机制”,提出“触觉像素价值线理论”,指导开发超分辨率触觉皮肤,精度达人类指尖水平;
    • 2022年,论文《Guiding the Design of Super-resolution Tactile Skins》登上《Science Robotics》,被同行称为“触觉传感器的革命性理论”。
  3. 耶鲁大学

    (2022-2024):


    • 师从触觉领域权威凯瑟琳·库琴贝克,研究“神经触觉信号的机器学习解码”;
    • 两年内斩获4项国际专利,包括“指尖视觉传感器”和“触觉模拟算法”。

第三章:归国执掌北大实验室——搅动“触觉革命”的战场

2025年,北京实验室的野心
孙环波加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担任触觉感知实验室负责人,目标明确:

  • 医疗领域:

    开发“神经触觉手术机器人”,让医生远程感知组织硬度,误差率低于0.01%;


  • 工业应用:

    柔性机械臂可精准分拣易碎品,成本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1/5;


  • 消费级产品:

    与微软合作研发触觉手套,或成元宇宙“杀手级交互设备”;


  • 实验室的人才策略:

    • 开放实验室:

      本科生可接触耶鲁级设备,博士生可主导高风险项目;


    • 颠覆性技术基金:

      支持“鸟类本体感知仿生研究”等前沿方向;


  • 孙环波宣言:

    “我们不问出身,只问未来——触觉感知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拥有‘人类温度’。”



从草根到全球,孙环波的启示

孙环波的逆袭之路,是中国科技生态进化的缩影:出身不决定未来,努力与创新才是人生赛道的通行证。从社区学院的蛇形机器人到北大的触觉实验室,他的故事证明——教育的价值,在于点燃每个平凡人的不平凡可能。当触觉感知技术打破人机界限,中国正用另一种方式——从草根智慧到全球规则——书写科技史的新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