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煤比爱马仕赚钱!揭秘中煤大海则煤矿如何用5G+AI科技再造万亿级产业

未来世界
2025-04-01

在陕西榆林地下640米的巷道中,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发生:采煤机依靠商汤科技的"AI慧眼"自动避让地下水脉,巡检无人机8分钟完成人类8小时工作量,而地面指挥中心里,工程师通过三维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操控着50公里外的全自动采煤流程——这是中煤集团大海则煤矿的日常。

大海则,一个比奢侈品还赚钱的煤炭企业

2024年,当中国煤炭价格下跌18%时,中煤能源大海则煤矿,这座全球最智能煤矿却逆势交出91亿元营收、38亿元净利润的答卷,净利率高达40%,相当于摩根士丹利同期水平的两倍,甚至超过奢侈品牌爱马仕2024年30.3%的净利润水平。

图片

图1. 商汤科技的煤炭AI系统。

商汤AI筑起"反三违"铜墙铁壁

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大海则的核心秘密藏在商汤科技提供的智能矿山AI感知系统中:

  • 井下AI监控:1080P高清摄像头配合5G网络,可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违规闯入危险区等行为,响应速度毫秒级,较人工巡检效率提升50倍

  • 设备防碰撞系统:通过采煤机与液压支架的实时三维建模,预警准确率达99.7%,2024年实现全年零机械碰撞事故

  • 人员精确定位:采用高密度基站布局,定位误差小于30厘米,当矿工接近作业设备时,系统自动暂停支架动作。


AI技术的加持,带来的是效益的大幅提升

"过去需要300人三班倒的巡检工作,现在20人就能完成。"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梁云峰透露。该矿980名员工人均年产出达700万元人民币(约合100万美元),是传统煤矿的30倍。

5G+工业互联网重构生产链

在采煤工作面,技术突破更为惊人:

  1. 毫米级切割:采煤机搭载激光雷达和惯性导航,配合动态地质模型,将煤层切割误差控制在5%以内。

  2. 自愈型网络:当有线传输中断时,5G系统能在0.3秒内自动接管,保障50路高清视频无中断回传

  3. 数字孪生中台:1:1还原井下设备状态,工程师在地面即可调整采煤机滚筒转速、支架护帮板角度等参数


"我们像玩策略游戏一样管理煤矿。"项目技术负责人演示时,轻点屏幕就修改了采煤机的40项参数。这套由中煤装备研究院研发的CME-IMS智能开采系统,使工作面智能开采使用率从行业平均30%提升至50%。

图片

图2. 大海则煤矿的AI自动挖掘系统。

政府支持下的技术创新

这些亮眼数据背后是国家级投入和支持:

  • 大海则煤矿累计获得2.7亿元政府研发补贴进行技术升级。

  • 与华为、商汤等企业共建5G专网,单基站覆盖距离达传统设备3倍。

  • 自主研发的故障诊断系统,通过震动监测提前14天预测设备异常,年节省维护成本超4000万元


但是转型并非一帆风顺。

2023年初,大海则煤矿的智能化改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矿工不下井,还算什么矿工?"54岁的采煤队长王师傅看着崭新的控制台,眉头紧锁。这位有着三十多年井下一线经验的老矿工,对即将推行的智能化系统充满疑虑。和他一样,不少老师傅都担心:"这些机器会不会抢了我们的饭碗?"

抵触与磨合:当传统产业遇上AI:
最初的适应期并不顺利。一些老矿工不习惯被AI系统监控,有人故意放慢操作速度,想证明"机器不如人";还有人因为不熟悉电子设备,频频操作失误。最严重时,一个班组中有近三成工人申请调岗。

"我们理解大家的担忧。"大海则煤矿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强回忆道,"智能化不是要取代工人,而是要让工作更安全、更高效。"

转折点:AI系统立下大功
2023年8月的一次险情,彻底改变了老师傅们的看法。当时,工作面突然出现透水征兆,传统监测方法需要至少30分钟才能确认风险。但AI系统通过实时水文监测和地质建模,在20秒内就锁定了涌水点,并自动调整了采煤路线。

"要不是系统预警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参与抢险的王师傅事后感慨。这次事件后,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智能操作培训。

新角色:从体力劳动者到技术管理者
如今的大海则煤矿,工人们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老矿工转型为"AI训练师",用多年经验优化算法;

  • 年轻人担任"数据分析员",实时监控设备状态;

  • 所有员工都要掌握基础编程和故障诊断技能;

"现在我在地面指挥中心工作,工资比下井时还高20%。"王师傅笑着说,"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担心井下安全了。"

梁云锋坦言,初期有老矿工因不习惯AI监控集体辞职,"直到他们发现井下高危作业减少80%,工资反涨20%才逐渐回流"。

中国AI煤炭方案出海在即

随着大海则模式成熟,其技术已开始对外输出:

  • 2024年为印尼煤矿提供智能开采方案,合同额3.2亿元

  • 自主研发的"工作面直线度监测系统"精度达±3cm,较国际标准提升40%

  • 商汤科技透露,其矿山AI系统正适配澳大利亚、南非等地的地质条件。

这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当西方还在争论自动化会否导致失业时,中国已利用'5G+AI“的优势,在能源领域跑出新的生产率曲线。

此刻,黄土高原上的这座矿井,正用比华尔街更耀眼的财报证明:传统产业的智能化重生,或许才是中国经济最硬的底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