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西到中亚:中国SpaceSail千帆网络向Starlink发起挑战

未来世界
2025-04-02

引言:太空互联网的“新势力”正在崛起

在巴西的雨林深处、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一场静默的太空竞赛正在悄然展开。中国卫星互联网公司SpaceSail “千帆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市场推进。

SpaceSail 隶属于上海航天通信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ST),其名字寓意 “千帆”,运作方式与 SpaceX 的星链类似。其目标直指由马斯克主导的Starlink。这场竞赛不仅关乎技术与商业,更暗含着地缘政治与战略博弈——中国企业正尝试通过卫星互联网重塑全球数字话语权,而SpaceSail则是这场战役的先锋。

图片

图1. 千帆极轨01组卫星


追赶:千帆网络SpaceSail的雄心与布局

自2020年Starlink率先开启全球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互联网服务以来,其7000颗在轨卫星已覆盖全球,成为偏远地区和战区用户的“数字救生索”。然而,中国正以“弯道超车”的姿态迎头赶上。

  • 千帆网络2030年目标:15,000颗卫星:

    SpaceSail计划今年(2025年)发射648颗LEO卫星,并在2030年前将这一数字提升至15,000颗,最终于2035年部署43,000颗卫星,形成覆盖全球的“千帆星座”。这一规模远超Starlink目前的7000颗,直逼其未来42,000颗的规划。


  • 国际版图快速扩张:

    2024年11月,SpaceSail与巴西政府达成合作,成为继Starlink之后第二个进入南美市场的外国卫星服务商。更早前,其服务已在哈萨克斯坦落地,目前正与30多个国家展开谈判,目标直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24年,中国已发射263颗LEO卫星,是2019年的10倍;2023年卫星技术专利申请量达2449项,其中许多聚焦低成本、低延迟通信系统。


战略背后的“双刃剑”:技术、地缘与意识形态

SpaceSail的崛起并非单纯商业行为,而是中国应对美国“太空战略”的必然。

图片

图2. 千帆极轨06组卫星

1.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

  • “千帆星座”的技术逻辑:

    通过高密度卫星部署,SpaceSail可提供与Starlink相当的低延迟(约20毫秒)和高速率(最高300Mbps),同时覆盖偏远地区和战区(如乌克兰冲突中Starlink的军事价值已被验证)。


  • 成本控制优势:

    中国航天的规模化生产与大基金的支持,如SpaceSail去年获得9.22亿美元的国有投资,使其卫星制造成本仅为Starlink的三分之一


2. 地缘政治的“数字丝绸之路”

SpaceSail的扩张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度绑定。通过提供低价、无条件覆盖的卫星互联网,中国企业在非洲、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建立数字基础设施,强化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例如,巴西选择SpaceSail的部分动机是减少对美国技术的过度依赖。

3. 军事与安全

  • “轨道军备竞赛”的暗战:

    中国和美国已将卫星网络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美国已经在战争中大量使用Starlink,而中国则开发了基于鲸群捕食原理的卫星追踪算法,以监控Starlink等卫星系统。



Starlink的反击:技术垄断与生态壁垒

面对SpaceSail的攻势,Starlink并非无动于衷:

  • 技术护城河:

    Starlink已积累数百万用户,其星链终端设备(如Dishy Antenna)的迭代速度和地面站布局仍具优势。


  • 政策与联盟:

    在巴西,SpaceSail需与亚马逊的Project Kuiper(计划1500颗卫星)和加拿大Telesat竞争。美国正推动盟友对SpaceSail实施技术审查,限制其进入关键市场。



未来十年:太空互联网的“战国时代”

  • 市场蛋糕争夺:

    到2030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达1300亿美元。SpaceSail若成功,将打破Starlink的垄断,形成中美“双雄”格局。


  • 规则制定权的争夺:

    轨道资源有限,国际电信联盟(ITU)的频谱分配规则尚未完善。Starlink和SpaceSail的“抢先部署”策略(如快速发射卫星抢占轨道)可以在将来的规则谈判中取得优势地位。


太空轨道是新的”海上航道“,谁能控制它,谁就能主导太空数字时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