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清晨,特朗普关税政策再添新变化。美国总统唐特朗普签署命令,部分放宽早前引发市场震荡的汽车进口关税政策。
这不仅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首次对“强硬关税立场”作出实质性调整,更可能标志着其贸易战略进入新的阶段。
根据白宫最新发布的行政命令,特朗普同意向美国国内汽车制造商提供高达车辆组装价值15%的关税抵扣额度,用于抵消从海外进口零部件的成本压力。这项政策将给予企业更多时间调整供应链结构,避免因突然断供而陷入生产困境。
这一变化发生在特朗普飞往密歇根州前夕——这是他上任后的第100天,也是北美汽车产业的核心地带。他在启程前表示:“我们不想惩罚那些正努力把制造带回美国的企业。”
尽管特朗普政府曾经强调,此前对每年800万辆进口整车征收25%关税的决定不变,但此次特朗普关税削减,无疑为那些依赖全球供应链的车企带来了一丝喘息之机。
自今年初特朗普宣布将大幅上调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以来,全球汽车行业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中。这场政策风暴不仅冲击了跨国车企的运营规划,也直接拖累了股市表现。
就在昨日,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罕见地取消了全年业绩指引,并决定延迟原定于周二举行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以评估最新关税政策对公司运营的影响。
这意味着,作为北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正在承受着来自政策层面的巨大压力。丰田、现代、大众等外资品牌组成的行业组织“美国汽车协会”也在第一时间回应称:“此举虽有所缓解,但仍不足以推动产业升级。”
在特朗普调整关税的同时,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他已经与一个未具名国家完成了一项贸易协议谈判,预计该协议将永久性缓解原本计划实施的互惠性关税。
“我这边已经谈妥了,但还需要对方总理和议会批准,相信很快就能落地。”卢特尼克补充道。
尽管没有透露具体国家名称,但这番表态被认为是对近期金融市场动荡的一剂强心针。当日,标普500指数收盘上涨0.6%,连续第六个交易日收高,创下去年11月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然而,市场的短暂回暖掩盖不了宏观经济的隐忧。
本周三即将公布的第一季度GDP数据预计将显示,美国经济仅以年化0.3%的速度增长,远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2.4%。经济学家指出,这种疲软主要源于企业在关税生效前大量囤货带来的“前置效应”,而非实际需求驱动。
此外,一项由路透社与Ipsos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仅有36%的受访者认可特朗普当前任期的经济管理能力,创下了他在任期内的新低记录。
不仅仅是汽车行业,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公开警告关税政策对企业盈利和长期战略构成威胁。
联邦快递UPS周二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裁减2万名员工,以应对预期中的业务放缓和成本上升。
与此同时,卡夫亨氏、瑞典家电巨头伊莱克斯等公司也纷纷发出警告,指出关税将对其利润空间造成严重压缩。
据路透社统计,截至本月中旬,已有约40家上市公司撤回或下调了盈利预期,这一数字在近年来极为罕见。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企业管理层普遍感到无所适从。
“每一个预测都被证明是错误的。”瑞典伊莱克斯CEO扬尼克·菲尔林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果有人声称能预判关税走向,我感到非常惊讶。”
这也反映出,在特朗普“以关税换谈判”的策略下,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剧烈重构,而企业的中期规划变得愈发困难。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从“全面施压”逐步过渡到“局部调整”。虽然他对进口整车维持高额征税不变,但通过给予本国车企一定的缓冲期和信用额度,显示出其团队在贸易博弈中也开始寻求灵活性。
随着90天关税“暂缓期”的推进,如果接下来陆续有国家与其达成双边协议,那么美股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回暖。但前提是——特朗普必须兑现承诺,真正让这些谈判成果落地。
否则,新一轮的政策反复,可能会再次动摇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