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关税对中国车企的影响
这两种汽车都不受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的特殊关税的影响。这反应了中国车企在欧洲销售策略的变化。
虽然电动汽车(EV)市场整体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中国品牌的电动车销量仅增长了29%,低于整体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商在电池电动汽车(BEV)领域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维持在7.9%左右。这表明,中国品牌正越来越多地通过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来扩大其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例如,比亚迪(BYD)正在加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供应,以提升在整个欧洲大陆的销售业绩。与此同时,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MG Motor)凭借紧凑型SUV ZS成为欧洲最畅销的中国品牌之一。然而,ZS的主要销量贡献来自汽油版和混合动力版本,而非纯电动版本。
自去年欧盟对进口到欧盟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之后,今年2月份,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下降,2月份注册的电动汽车中只有6.9%是在中国制造的,低于1月份的7.8%。
尽管销量喜人,但名爵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电动化比例降至仅13%,其平均车队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其2025年目标值(95.7克/公里)约15克。这意味着名爵有可能无法实现2025年的碳排放目标,并面临巨额罚款的风险。为应对这一挑战,名爵已经考虑加入所谓的“CO₂联盟”,与其他制造商合并计算车队平均排放量,同时计划减少传统燃油车型的比例,转而推广更环保的混合动力车型。
同样,奇瑞汽车也需要密切关注其碳排放目标。据Dataforce的数据,奇瑞当前的平均车队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其设定的目标高出47克/公里。这不仅对奇瑞构成了巨大压力,也反映了中国品牌在追求快速增长的同时所面临的环境法规挑战。
尽管如此,欧盟委员会计划略微放宽原定于2025年实施的更严格的碳排放目标,给予企业更多时间达标,并允许未来几年的车队平均排放数值进行滚动平均计算。然而,截至目前,这些调整尚未转化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具体法规。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如何在快速扩展欧洲市场的同时满足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要求,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找到平衡点,才能在这片充满机遇的新市场上持续发展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想了解最新市场资讯,请关注牛财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