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下展于5月5日在广州顺利闭幕。本届广交会不仅在境外采购商人数和现场意向出口成交额等多项关键指标上刷新历史纪录,还展现出新兴市场的强劲活力,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据广交会承办方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数据,截至5月4日,共有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8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去年春季同期举行的第135届广交会同比增长17.3%;其中,171750名买家首次参加广交会,占所有海外买家的59%以上。现场意向出口成交额达到254.4亿美元,同比增长3%。这一成绩令人瞩目,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受到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高度认可。
新兴市场依然是广交会的最大客源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达18.75万人,同比增长17.4%,占比高达64.9%,参与的交易占总交易量的60%以上,这是交易增长的重要引擎;金砖国家采购商7.24万人,同比增长24.1%;RCEP成员国采购商6.48万人,同比增长6.9%;欧美采购商5.19万人,同比增长3.4%。这些数据表明,尽管美国买家缺席较多,但其他新兴市场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正逐渐填补这一空缺,并成为推动广交会成功的重要力量。
走过展厅时,几乎满员的人群令人惊讶。这感觉是我在展会上见过的外国买家数量最多的一次。这些采购商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盛装打扮,有些穿着西装,有些穿着短裤和人字拖。广交会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出乎意料,提振了出口行业的信心,同时增强了公众对中国应对与美国长期贸易战能力的信心。
本届广交会共有140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同比增长17.6%;头部跨国采购企业达376家,创下历史新高。参展企业展示了超过455万件产品,其中新产品102万件、绿色低碳产品88万件、智能产品32万件。这些高质量、环保型和智能化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采购商的关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本届广交会除对乡村振兴等展区全免展位费外,还对出口展参展企业按50%减免展位费。此外,广交会线上平台将继续全年常态化运行,为企业提供持续的服务和支持。第138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在广州分三期举办,目前出口展展位申请工作已启动。
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届,被视为未来六到九个月中国外贸和制造业趋势的晴雨表。尽管本届广交会的交易量仍低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当时交易额为293亿美元),但这次广交会显著的增长势头无疑提振了出口行业的信心,增强了公众对中国应对与美国长期贸易战能力的信心。
本届广交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角色,也反映了新兴市场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巨大潜力。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广交会将继续发挥其作为国际贸易平台的关键作用,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通过深入分析广交会的各项数据和背后的趋势,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还能预见未来全球贸易格局的新变化。这不仅是对中国制造的认可,更是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象征。希望这篇报道能激发读者的兴趣,鼓励他们分享并关注更多关于广交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