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放行,芬太尼收紧——中美这笔交易,到底换来了什么?

国际观察
2025-06-28

周五,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白宫接受彭博采访时确认,中美双方已在6月25日签署了一项贸易协议。这份协议正式落实了上个月在日内瓦达成的贸易谅解备忘录,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中国承诺向美方出口稀土矿物和稀土磁体。

中国商务部周五也表示,双方“进一步确认了该框架的细节”。

图片

不过,卢特尼克同时指出,这笔交易远未意味着中美全面和解。


稀土松动,但“卡脖子”未解.

今年4月,中国对七种稀土元素开始实施出口许可制度,审批周期动辄45天,曾令全球产业链紧张不安。

中国商务部表示,中美在伦敦进一步确认了协议框架,但中国并未取消稀土出口许可制度,而是保留了审批的灵活性。

“这就是中国的风格。事情顺利就批,不顺利,比如美对台军售,许可可能就没了。”
——孙云,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表示。


高科技领域仍是敏感区.

虽然稀土成了焦点,但中美贸易协议涉及的远不止矿产。

根据卢特尼克披露,美国此前针对中国施加的“反制措施”,包括对乙烷、芯片软件、喷气发动机零部件等产品的出口限制。虽然协议达成后,美方开始放松对乙烷出口的限制,允许能源企业将乙烷装船运往中国,但在未获许可前,依旧不得在中国卸货。

美方的这类出口管制,直接影响美国芯片、高端制造、乃至能源行业在华布局。即便稀土“开闸”,高科技领域依然是中美之间最敏感、也最难松动的部分。


芬太尼,仍是谈判的另一条暗线.

除稀土之外,芬太尼问题始终是美方极为关注的议题。特朗普政府曾指责中国企业向墨西哥贩毒集团提供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导致毒品流入美国。作为回应,美方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了高达20%的关税。

最新消息显示,中国日前宣布将再把两种芬太尼前体列入管制清单。贝森特形容这是“缓和局势的积极信号”。不过,芬太尼问题并未纳入此次中美协议的具体条款,而是留作未来谈判空间。


这笔交易,到底换来了什么?

对美国而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稀土和稀土磁体出口终于松动,这对美国高科技、军工、汽车等产业都是解渴。稀土开闸,也意味着中美供应链短期不会彻底“脱钩”。

此外,美国能源行业也略有突破,乙烷出口管制开始松动,这对美国化工和能源企业是实质利好。

而对中国而言,收紧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出口,既是回应美方压力,也可能换来美方在某些领域的暂时缓和,比如暂停对部分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或放宽留学生签证。虽然稀土开闸,但中国保留了审批许可的弹性,也就是“想快就快,想卡就卡”,保留了地缘博弈的筹码。

不过,这笔交易仍远称不上全面协议。芬太尼、美国企业在华准入、高端技术出口限制等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正如卢特尼克所说:

“有协议的就有协议,没谈拢的,就等着我们‘送信’,然后进相应的‘关税包’。”

所以,这笔交易,其实换来的不是简单的“放行”或“让步”,而是双方各自留了一张底牌,也为下一轮博弈,争取了一点喘息的时间。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扩展阅读

5月经济数据分析:暴跌50.6% vs 大涨120%!谁在大亏?谁在大赚?

午夜之锤:7架B2轰炸机 14枚钻地弹 37小时静默奔袭,美军摧毁伊朗核设施全过程秘密曝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