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们上篇聊过,特朗普加关税,让美国政府多赚了上千亿,但这钱,其实多半是美国人自己掏的。
有人可能还是半信半疑:
“真的吗?会不会只是特朗普对手的空谈?有没有实打实的证据?”
答案是:有,而且很多。
这篇,就带你看几份最有分量、最权威的研究,实锤证明:特朗普关税,几乎 100% 是美国人自己埋单。
先看一份被引用非常多的研究。
2019 年,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联储研究员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
“The Impact of the 2018-2019 Tariffs on U.S. Prices and Welfare”
他们统计了 2018 ~ 2019 年间,美国对中国、欧盟等加征的关税。
研究结论非常明确:
93% 的关税成本,最终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
外国出口商只承担了不到 7% 的成本;
换句话说,特朗普说“外国人帮我们付钱”,在数据面前几乎站不住脚。
研究里甚至写到一句非常直接的话:
“几乎全部关税负担,都转嫁到了美国国内。”
还有一份研究来自纽约联储。
他们在 2019 年底,发布了名为《谁在为关税买单》的分析报告,重点研究了:
美国进口价格;
消费品零售价;
企业利润率;
结论更直白:
“关税几乎全部反映在美国商品价格上,外国厂商几乎没有降价。”
他们发现:
美国进口产品价格并没因关税下降,反而上升;
美国企业利润率下降,但零售价格更大幅度上涨;
每年美国家庭因此平均多花约 800 美元;
这大约是一个美国家庭一年的电费开支。
更重要的是,很多价格上涨,普通人根本意识不到。
比如:
超市里一瓶番茄酱,只贵了 10 美分;
一双鞋贵了 3 ~ 5 美元;
可乐价格悄悄上调几分钱;
单笔花费看似不多,但全美加起来,就是巨额支出。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也做过研究。
他们在 2020 年发布报告,测算了特朗普加征关税的经济影响。
结论:
美国关税政策,让美国家庭每年额外支出约 800~1300 美元;
美国 GDP 至少减少 0.3% ~ 0.4%;
报告里一句话很扎心:
“关税看起来是对外施压的武器,但结果往往是自伤。”
沃顿的研究还发现:
就算一部分工厂回流美国,也没创造预期那么多的新工作;
因为原材料也在涨价,企业用人成本更高;
最终,企业在美国国内雇工意愿反而下降。
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做过研究。
2020 年底,IMF 发布报告,结论写得很明白:
“特朗普关税所造成的价格上涨,几乎全部由美国国内承担,外国出口商让利幅度非常有限。”
IMF 的测算和哈佛、芝加哥那篇研究非常接近:
外国厂商最多只承担 10% 左右的关税成本;
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 90% 以上;
这跟特朗普宣称的“外国买单”,完全相反。
其实,除了论文和报告,最能证明“美国人埋单”的,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钱包。
比如:
芭比娃娃平均涨了 2~5 美元;
洗衣机涨了至少 80 美元;
啤酒、可乐、果汁饮料集体涨价,因为铝罐更贵;
儿童自行车从 88 美元涨到 99 美元以上;
甚至连餐厅用的厨房设备,都涨了几百到上千美元。
这些东西,每一样都进了美国海关,都会先被收一笔关税。
而那笔关税,最终还是回到了美国人的账单里。
是的。
今年,美国财政部公布:
2025 财年前九个月,关税收入高达 1133 亿美元;
财政部长预测,全年可能突破 3000 亿美元;
表面看,政府确实多赚了钱。
但问题在于:
这钱,其实是美国人自己掏出来的。
并不是从外国“赢”回来的财富。
从经济角度讲,关税只是把美国人钱包里的钱,转移到政府的口袋里,整体财富并没有增加。
更麻烦的是:
美国出口商品在全球变得更贵,竞争力下降;
全球供应链绕开美国,转向其他国家;
最终连美国制造业都没得到真正的好处;
所以,关税是不是“外国人掏钱”?
几乎所有研究,都用数据给出了同一个答案:
“不是。几乎全部由美国人自己埋单。”
政府账面上多赚了千亿,但对很多美国人来说,生活却变得更贵,钱包变得更薄。
这就是特朗普关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