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重磅新政来了!
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 境外个人在境内买房结汇支付, 可以“先付款, 后备案”!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大利好, 楼市要起飞了!
真是这样吗?
过去, 境外买家在中国买房常常卡在一个环节: 银行要看备案文件, 房企要先收首付款. 容易两头扯皮, 港澳居民在大湾区置业时, 常常遇到这种尴尬. 这是简单的流程调整, 但信号积极.
为什么要推这个政策?
这几年楼市跌的有点惨.
不说周边的房价, 连最旺的区域也没能幸免.
例如: 广州天河区富力天朗明居的一套70平方的二手房, 2021年可以卖455万, 2025年才202万, 跌了55%.
老百姓没钱吗?不是, 是没信心.之前楼价太高, 需要调整, 但现在, 似乎有点跌过头了.
现在股市开始回暖了, 怎样才能稳住楼市呢?
开源, 引进外资是一个好办法.
这次新政, 让外资更方便流入楼市.
目的有三:
1. 为房地产市场引入新的资金.
2.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留学、创业, 他们需要安居; 便利的结汇购房政策, 是改善营商环境的一部分.
3. 过去几年, 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流入有所放缓, 监管部门需要在“安全”和“便利”之间找到平衡.
会给房产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不同层级市场影响完全不一样!
普通住宅市场:
境外个人购房限制依旧存在, 一人只能买一套自住, 所以对普通住宅需求的刺激非常有限.
豪宅市场:
这是政策最大的受益者. 境外高净值人群在上海、深圳、北京买豪宅, 资金结汇变的顺畅, 高端项目流动性会明显改善.
商用物业:
外资可能重返核心地段, 抄底商业地产.写字楼、商办和部分大平层, 会迎来机会.
开发商:
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放松, 对于缺钱的房企来说, 是“雪中送炭”.
这是楼市的大利好吗?
表面看, 这绝对是个利好, 至少对豪宅、商办和高端住宅市场, 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要清醒的是:
这不是全面放开, 限制依旧存在.
外资和境外个人不会无脑冲进来, 他们也盯着楼市走势.
楼市的核心问题还是——内需不足、人口下降、居民收入预期走弱.
所以, 这次新政更像是“救市的火种”, 带来一丝暖意, 能不能点燃熊熊大火, 还得看后续政策的组合拳.
外资来了, 你会入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