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今天刊登文章指出,中国正从中斡旋缅甸和孟加拉的关係,以利于建设涉及三国的经济走廊。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5月1日在北京会晤了到访的联合国缅甸问题特使,5月2日就到了云南中缅边境进行调研,当天又飞往缅甸首都奈比多,会晤了军政府领袖敏昂莱和前领袖丹瑞,并与缅外长会谈。
文章表示,秦刚此行焦点之一是斡旋缅甸与孟加拉的关係,包括游说缅、孟双方进一步协调遣返及安置罗兴亚难民的政策。
另外,秦刚也与缅甸外长提到“中缅孟经济走廊”建设。
文章指出,这条走廊原名“中印孟缅经济走廊”,是2013年5月时任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时提出的,但印方反应冷淡,反而孟加拉和缅甸的反应积极。
所谓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是指以公路、铁路为枢纽,以中印缅孟各国沿线城市为依托,以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为基础,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产业以及各项投资贸易,旨在构建沿线特色产业群、口岸体系、城镇体系和多边经济合作区域,促进边境各国的资源互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使用,力求建设出一条资源互补、区域分工、双赢合作、共同发展的跨国经济通道。
据分析,中方原来构思的中缅经济走廊是从云南修建铁路通往缅甸的印度洋港口皎漂,避开马六甲海峡,以开辟能源新通道,但皎漂港位于毗邻孟加拉的若开邦,是罗兴亚人聚居之地,中方在斡旋罗兴亚纷争时,索性将孟加拉纳入这条走廊,遂成中缅孟三国经济走廊。
但由于国际对缅甸军政府实施制裁,中国成为少数继续在缅甸投资的国家。
文章指出,中国是缅甸的最大投资国,根据缅方数据,当地现有583家中资公司,大多数从事制造业。因此,中国也成为对缅甸军政府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文章认为,外界多聚焦中方在解决缅甸国内政治危机有何作为,但其实,中缅关係的内涵不只于此,也包括建设上述经济走廊。
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意义
打造“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能够通过四国延伸带动亚洲经济最重要三块区域的联动发展,对加快中国西南地区及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扩大西南地区的开放程度,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建设,不仅为、云南找到了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而且有利于包括广西、四川、贵州在内的大西南地区扩大对南亚的开放力度,为国内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西南地区和南亚市场提供便利,促进该地区的经贸合作和经济发展。
(二)缩短中国通往环印度洋地区陆上交通的距离
中国西部地区现已建成了宝成、成昆、南昆铁路并通达北部湾,连接东南亚的铁路干线,青藏铁路与宝成铁路相连,使中国西南的云、贵、川、桂等省市可以北连新欧亚大陆桥、南达太平洋。中印缅孟陆路通道的建成将使新欧亚大陆桥与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连通,中国西部地区与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经贸往来将不必经海路,绕道马六甲海峡到达加尔各答或者欧洲,而是可以直接从印度洋出发通往西亚和欧洲地区。这将大大缩短运距和成本、时间,中国西南地区经贸发展的区位劣势将大为改观。
(三)推动中国与南亚各国人员交流与合作,增进政治互信
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地区重要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为增进四国友好交流,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本地区国家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建设将有利于四国人员更深层次的交流,领导人的互访等。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促进四国尤其是毗邻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化解分歧和矛盾,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
(四)有利于各方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
中印同为发展中大国,对能源的需求巨大,而缅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尚待开发的水力资源,孟加拉国大量的天然气资源,无疑成为推动中印加强四方合作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中印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是商品贸易,中国出口印度的商品以增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居多,而印度对华出口则以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和原料、资源性产品为主,这就形成一种商品的互补结构。缅孟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一些工业制成品和生活日用品需要从中印或者周边国家进口。因此,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建设将加大四国贸易往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各自的经济实力。
(五)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形成更紧密的发展关系
以广西南宁为起点的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正积极推进建设中,南昆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广西与云南的交通物流关系更加紧密。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建设将实现两个经济走廊的连通,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三大市场发展将形成更紧密的关系,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该地区的整合创造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