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鼻祖蓝田股份传奇(四)蓝田的秘密

野火
2024-01-04

中国证券历史记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1

蓝田股份传奇(四)蓝田的秘密

蓝田档案

主要人物:瞿兆玉,蓝田系创始人、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蓝田"系他的乳名,曾任蓝田股份董事长、总经理,中国蓝田总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

蓝田系: 蓝田股份, 1996年上市,中国农业第一股,著名"绩优股",实际控制人瞿兆玉

            中国蓝田总公司,实际控制人瞿兆玉,名义上的蓝田"集团"总公司

            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蓝田股份第一大股东,瞿兆玉持股79.66%


瞿兆玉不断左右倒腾,创建了蓝田系,形成了令人十分困惑的集团架构,证监会、媒体、投资者一般都认为蓝田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国企集团,蓝田的问题是国企管理不善的问题,这是瞿兆玉的高明之处。


蓝田系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蓝田的秘密:乾坤大挪移

乾坤大挪移1: 蓝田股份上市, IPO圈钱

谁都想不到一个在沈阳、跟农业部八杆子打不到的小公司,会成为中国农业上市第一股。

但是,当瞿兆玉与当时农业部国有资产负责人搭上关系的时候,一切变得皆有可能。

在高人的指点下,瞿兆玉第一次运用了他的乾坤大法。


在瞿兆玉的计划下,蓝田股份提交了"投名状"。1996年,沈阳市政府将蓝田股份公司1828万国家股划转给农业部,作为回报,农业部将3000万股上市配额指标给了蓝田股份公司。当年5月,蓝田股份以每股8.38元向社会发行3000万股公众股,农业部持有蓝田股份1828万的国家股的经营管理权又委托给蓝田代理。蓝田还获得了受益终身的好处:国企上市公司的称呼。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国有资产增值了,农业部的上市指标变现了,蓝田股份变身农业部企业、国企,瞿兆玉的身家暴涨了,当然,这些增值的代价是由股民来买单的。

1999年初,农业部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政企脱勾的指示精神,决定将所持蓝田股份公司中的国家股交给中水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取消蓝田的代理。但是,最终将股权无偿划转给国营的湖北洪福公司。转来转去,农业部得了一个"寂寞"。

乾坤大挪移2: 创立"国字号"的中国蓝田总公司

蓝田股份和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什么关系?

中国蓝田总公司何时成立?

中国蓝田总公司和农业部的关系?

中国蓝田总公司是国企还是央企?

人们一直对蓝田股份和中国蓝田总公司的关系感到非常疑惑,蓝田股份也十分暧昧。上市公司蓝田股份说蓝田总公司跟上市公司没直接关系,瞿兆玉说蓝田股份和蓝田总公司是他的两个"儿子",农业部说蓝田总公司跟农业部没关系。


牛财金在中国工商总局网站上查询的中国蓝田总公司的信息:

中国蓝田总公司资料


图1. 中国蓝田总公司信息             (2024年1月,中国工商局网站提供)


2024年1月,牛财君查询国家工商局网站资料显示,中国蓝田总公司成立于1989年,全民所有制。但是,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其实,中国蓝田总公司是由农业部下属的中国农业物资供销总公司变更名称而来,这一系列变更过程非常巧妙,瞿兆玉的手法非常高超。


中国农业物资供销总公司成立于1989年,农业部所属,全民所有制。

1997年蓝田股份上市第一次配股,按10:3比例,农业部的1828万股国家股拥有548.4万配股权,需要缴纳配股款5300万元,但农业部没钱,农业部决定以其下属的中国农业物资供销总公司(以下简称物资公司)的净资产抵配股款。

1997年6月30日,经沈阳中沈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物资公司的资产是1.5亿多元人民币,负债9000多万元,净资产为5306.9万元人民币,"刚好"与配股资金匹配,这一结果获得国家国资局的认可。


1997年10月20日,农业部下达了农财发(1997)10号文件:“经部研究决定,将物资公司的全部资产、人员划转给蓝田总公司,法定出资人变更为蓝田股份公司,划转后物资公司为蓝田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乍一看这个文件让人云里雾里,什么时候出了一个蓝田总公司,它跟蓝田股份什么关系?

其实,这份文件只是事件的结果。

由于物资公司并非优质资产,农业部和蓝田股份协商的方案是将资产和负债分离, 按净资产折算为配股款,将物资公司资产部分装入蓝田股份,原来的物资公司更名为中国蓝田总公司, 法定出资人变更为蓝田股份公司,成为蓝田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配股完成后,物资公司剩下的9000多万元债务、100多名在职和离退休职工挂在中国蓝田总公司下。瞿兆玉为农业部背"锅", 也需要农业部为其长脸。法人代表由蓝田股份法人担任;注册资本由原来的410万元变更为4亿元,因为蓝田股份注册及资金在外地,必须由农业部出资变更注册资金,保留原有地址和关系。经过此次变更,瞿兆玉摇身一变,其人事关系从沈阳转到了农业部。瞿兆玉人事关系的转变,实际获得了中央组织部原政策法规局局长王法雄的大力支持。


1998年1月9日,由瞿兆玉签字向国家行政管理局递交了变更登记申请书,农业部财务司盖了章,国资委也盖了章,最后按程序报国家工商总局获得批准。

1998年2月名称变更结束,中国蓝田总公司横空出世。

瞿兆玉安排了很巧妙的一步,狸猫换太子,有意的保留了国有的性质,“国有”成为了蓝田的金字招牌。从此,中国蓝田总公司拉大旗作虎皮,对外都是以全民国企自称。后来,农业部曾要求中国蓝田总公司从农业部脱离,但瞿兆玉以各种理由将这种名义关系保持了下来。至今,从表面上来看,中国蓝田总公司是国企,也是央企。

所以,当媒体以蓝田案件讨论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时候,蓝田的高管们一定在暗地里偷笑。


1999年6月30日,蓝田股份以连续亏损为理由,将通过配股进来的物资公司的资产整体出售给中国蓝田总公司,以评估净资产2042万元成交。表面上这些物资公司的资产是从上市公司剥离了,卖给了"总公司",实际上是转给了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经过这一列运作,瞿兆玉将原来的"国字"号企业整个收入囊中。

乾坤大挪移3: 吞噬银行巨额贷款

中国蓝田总公司出现第一天起它与蓝田股份的关系就非常微妙。大家都知道两家是关联公司,但又都不清楚具体的关系。

一般来说,都是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蓝田股份倒是占用了中国蓝田总公司等关联方的巨额资金,占了关联公司的便宜。

蓝田股份在央视黄金时间的广告,以及公交车、路牌等广告的费用均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支付,而且蓝田股份也没有承诺在未来支付该费用。

2001年蓝田股份中报显示,从中国蓝田总公司直接借款达1.93亿元,就连1999年因上市造假被处以的行政罚款100万元,也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代为垫付。


中国蓝田总公司为什么对蓝田股份如此厚爱?中国蓝田总公司总经理瞿兆玉认为这其中没有秘密可言,更谈不上有什么阴谋。

其实,这些为上市公司服务的"雷锋"精神都是为了掩盖其真正目的的障眼手法。


蓝田“贷款黑洞”

从蓝田股份事件爆发后披露的资料显示,中国蓝田总公司是配合蓝田股份大量套取银行贷款的重要一环。

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一般都比较小心,但是对国字号企业往往另眼相看,中国蓝田总公司的国字号招牌,蓝田股份的绩优股神话,都是银行放款的很好理由。

中国蓝田总公司利用其"国字号"的头衔,作为蓝田案中多项巨额贷款的担保方,涉及贷款金额巨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国有为背景,蓝田系相互配合,相互担保,把银行玩于股掌之中。甚至,无需抵押,光凭"国字号"就可以获得贷款。


例如:

2002年2月,民生银行就向蓝田股份的贷款发出9997万元的财产诉讼保全申请,贷款的担保方就有中国蓝田总公司。

中国蓝田总公司还曾于2000年10月与中国农业银行在北京签署银企合作协议,由农行向其综合授信25亿元,以支持蓝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0年5月和2001年4月,由蓝田股份提供担保,工行北京朝阳支行为中国蓝田总公司提供了两笔贷款,合计3.1亿元,到期后仅还贷1000万元,其余3亿元连本带利消失的无影无踪。

2002年夏,《财经时报》记者对蓝田系的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截止到2002年8月,向蓝田系提供贷款的银行包括中、工、农、建、浦发、民生、交通、中信等中国各主要大商业银行,贷款总规模达30多亿元人民币,远超过之前估计的20亿元。


蓝田系打通银行系统的法宝,除了绩优股、国字号两个招牌,还一个就是行贿。

瞿兆玉曾经无不得意的炫耀说,他同各大银行的一些负责人的关系“只有一根电话线的距离”。

民生银行发给蓝田股份的最后一笔1亿元的贷款,发生在2001年11月26日,即刘姝威公开质疑蓝田股份神话一个月之后。

为什么在其他银行已经停止对蓝田贷款,民生银行仍然继续?熟悉瞿兆玉的人士表示是瞿兆玉对该银行负责贷款的某负责人给予了高额回扣。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的一名职工曾向记者透露:蓝田在向交行北京三元支行借取贷款的时候,向5位相关贷款负责人提供了460多万元的回扣。

乾坤大挪移4:以股抵债,变相减持

1999年8月,蓝田股份大股东洪湖蓝田以其拥有的蓝田股份5000万法人股为质押,从工商银行北京朝阳支行为蓝田总公司贷款2亿元,当时蓝田的股价大约是20元左右。

2001年11月26日,蓝田股份由洪湖蓝田提供了3740万蓝田股份法人股为担保,向中国民生银行借款1亿元。

蓝田系还利用洪湖蓝田手中的蓝田法人股获得了重复抵押资格。据了解,控股股东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共持有蓝田股份15925.332万股法人股,而中国蓝田、洪湖蓝田、蓝田股份三家公司共计30亿元的贷款几乎都是由这15925.332万股法人股抵押完成的。这样算起来,每股抵押价值高达18元以上,差不多就是当时的股价。


蓝田系大举贷款的时候,蓝田的股价大部分在高位18-20元,借钱不还,以股抵债,是非常聪明的变相减持股票的方法。

而收不回的贷款分到各个银行来看,也都不是大数目,而在银行经营中有一条“潜规则”,出于私利的考量,对贷款管理中的问题,通常采取“不报案”、“不深究”以及“合法规避责任”的手法予以掩盖。

根据网上公布的信息,中国工商银行总额达10多亿元的贷款是从该行多家分支机构贷取的,目前只有工行北京朝阳支行一家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中国农业银行高达9亿多元的贷款,则至今没有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对于银行来说,诉讼或者不诉讼,抵押的股权现在都不值钱,唯有希望蓝田股份重新上市,创造奇迹。


正所谓欠钱是大爷,欠钱越多越安全。

虽然表面是官司缠身,但熟知银行运作的蓝田系一点也不紧张,资金在手,股权未变,何乐而不为?


地方政府希望蓝田回归,贷款银行希望蓝田回归,蓝田的股东希望蓝田回归,他们知道,只有上市变现,才能实现他们利益的最大化。

而中国蓝田总公司,这个以中国开头的所谓"国字号"央企将在若干年后将扮演拯救蓝田系的白衣骑士。


教科书式典型教材

蓝田系的乾坤手法非常巧妙,不管是从正面还是反面都成了典型教材,蓝田成了中国股市造假的鼻祖;中国股市就是一块唐生肉,蓝田之后,不少公司以蓝田为教材,前赴后继地奔赴在上市的路上。

当然,这些对中国股市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2024年1月10日,上证指数再次跌破挣扎了十七年的2900点,报2877.7点。


相关阅读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鼻祖蓝田股份传奇(五)卷土重来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鼻祖蓝田股份传奇(三)破局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鼻祖蓝田股份传奇(一)欺诈上市


牛财金微信LOGO-3.jpg

分享